联合国警告:AI 可能影响全球 40% 工作岗位,并拉大国家间差距
GoodNav 4 月 7 日报道,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机构(UNCTAD)上周四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到 2033 年,人工智能市场的价值将达到 4.8 万亿美元(注:现汇率约合 34.99 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将与德国的经济总量等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推动数字化革新,但其带来的好处目前依然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和企业手中。
该机构对自动化带来的就业问题表示担忧,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会影响全球 40% 的工作岗位。此外,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本身缺乏包容性,其经济利益高度集中。由人工智能推动的自动化趋势多更倾向于资本获益,而非劳动者,这可能加剧不平等,并削弱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早在一年多前便发出过类似警告,而世界经济论坛在今年 1 月的调查中显示,有 41% 的雇主计划在人工智能可替代的领域裁员。
报告还强调了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不平等问题。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研发的 40% 投入由 100 家企业所占,这些企业主要位于美国和中国。此外,像苹果、英伟达和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市场价值甚至与整个非洲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这种国家与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主导地位可能进一步扩大技术差距,使许多国家面临滞后的风险。UNCTAD 指出,目前有 118 个国家——主要来自全球南方——尚未参与主要的人工智能治理讨论。
然而,报告也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取代工作岗位,它还能够创造新产业并赋能劳动者,但前提是必须在再培训和技能提升上进行充足的投资。为了确保发展中国家不被落下,它们必须在人工智能的监管和伦理框架制定中拥有发言权。
报告向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建议,包括建立人工智能透明披露机制、共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使用开源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开展分享人工智能知识和资源的倡议。
最后,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有潜力成为推动进步、创新和共享繁荣的催化剂,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国积极塑造其发展方向。战略投资、包容性治理以及国际合作是确保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人,而不是加剧现有差距的关键。”